Monday, February 12, 2007

The Notebook




晚上兩大英文台各播放一部經典愛情電影。Pearl竟然又播已經重播了N次的Titanic(TVB已經越來越當觀眾是沒腦的),反觀國際就播了我一直好想看而一直沒有機會看的The Notebook (港譯:忘了忘不了)。話一直好想看是因為知道該電影的口碑同影評都不錯,一直沒有機會看是因為圖書館沒有。然而看完以後,卻不免有點失望,其中當然是故事本身的老套同女主角的人選,不過部戲還是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其中最令我思考的是戲中對愛的主張和信念。

故事講述一個老邁的男人拿著一本破舊的筆記本為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的女人講述筆記本中描述的童話般的愛情故事:一個富家女孩Allie在暑假期間來到南部與一個窮困青年Noah相愛,經歷了一段快樂時光後,Allie礙於家庭的壓力,不得不與Noah分手了,回去繼續學業。7年後,Allie喜歡上了另一個男孩,而Noah實現了對Allie許下的承諾,修建了兩人曾一起生活的大屋並等待Allie的重臨。終於,Allie來到Noah的大屋,重新找回昔日初戀的感覺,在未婚夫和Noah之間做出了抉擇 …

相信大家已經猜到那個老邁的男人就是Noah, 而那個患有老年癡呆的女人就是Allie. Allie最終選擇了Noah, 而Noah也始終不渝的守候在Allie身邊,通過講述他們既痛苦又刻骨銘心的故事以喚醒Allie的記憶。故事的結局是Allie終於記起了Noah, 兩人手牽著手,含笑走完生命的最後一刻。

The Notebook可以講是Titanic故事的另一翻版,只不過故事的結局是喜樂大於悲傷。富家女子愛上窮困小子的故事確實是讓人懨懨欲睡,但The Notebook唯一閃亮的地方卻在於年老的男女主角歷經生老滄桑仍然對對方不離不棄,這份感情才更顯彌足珍貴。Titanic裏為愛人犧牲的Jack固然讓人肝腸寸斷,但是細水長流的憐愛也值得珍藏。故事裏面的Noah一點也不遜色於敢愛敢恨的Jack, 其對Allie的癡心和絕望同樣到達瘋狂的程度,讓人揪心難過。

故事的老套源於劇本的撰寫。除了劇情,女主角的性格也定位得十分模糊。Allie一時追求自由堅貞不渝的爽直,一時卻是受父母約束不敢違抗的懦弱,有時又是三心兩意的多情。如果真的喜歡Noah, 為什麼不能逃離家庭的枷鎖, 為什麼不能主動維繫這段感情呢?如果真的有一份終生不變的感覺,為什麼又會如此容易和另一男子相戀呢?Allie其實連自己想要為誰而活,為誰而愛都不知道,Noah, 父母和她的未婚夫都左右著她對感情的抉擇。影片中Noah最後呼喚Allie作出抉擇時講了十分值得深思的話:

Would you stop thinking about what everyone wants.
Stop thinking about what I want, what he wants,what your parents want.
What do you want?

不知是否出於對西方感情觀的褒揚還是掩飾,影片最後Allie雖然選擇了Noah, 但對於對感情相對保守和追求始終如一的感覺的東方女性來講,Allie已經等同一個蕩婦和愚昧的女子了。

電影本身也有不少硬傷。首先女主角的揀選就有不妥。先不要說Rachel McAdams的美貌過於妖媚,她的演出也誇張有餘,張力不足。如果Charlize Theron是女主角,應該能塑造一個更令人討好的Allie. 男主角Ryan Gosling倒符合Noah的氣質,只是戲中能讓他發揮的地方並不多。表現也只能算中規中矩。不過我相信好多看過The Notebook的觀眾都會為癡心的Noah迷倒而嫌棄野蠻的Allie。IMDB的推介是8, 本人只能給7.

Photo of the day: The Notebook posters (男女主角在雨中kiss的鏡頭足以媲美Titanic的船頭相擁)

No comments: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