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02, 2007

千與千尋 Vs. I.Robot




先講“千與千尋”,昨天上午起身後看的。以前其實都看過,不過可能只看了1/3 左右,記憶比較模糊。昨天就幾乎看了全部。故事很有趣,十分吸引人。雖然我不算是宮崎駿的fans, 他的一些動畫也稍嫌暴力,不過千與千尋就的確很可愛。故事講述千尋為了救被湯婆婆便成了豬的爸爸媽媽而經歷了一系列奇妙的故事。不過我最欣賞的倒是日本人精湛的動畫技術。當然,光是宮崎駿先生的意念和畫工本身就已經很歎為觀止。故事裏面的每一個“人物”,配角,主角,還是陪襯的佈景版都設計得好有心思,由於帶點神話和童真的味道,所以“人物”的設計很精緻,大至河神,白龍,無面怪物,小至青蛙,烏蠅,紙鳥,都可以看得出用心的巧妙。雖然故事本身沒有刻意帶出強烈的說教色彩,但是就帶出淡淡的善惡分明的意味,也即是好人有好報的意思,當然不可缺少的是宮崎駿特有的童趣與純樸的回歸啦。即使你看了一次,再看一次的時候也別有一番滋味,不愧為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片。

其實I.Robot在幾個禮拜之前看的,一直都沒有記得要寫點什麼。剛好寫千與千尋,就順便提提罷了。本來我對科幻大片從來都提不起興趣。所以對各位隆重期待的Spiderman III連噴嚏也不會打一個。之所以會看I.Robot, 是因為有人曾經話此片的題材幾有深度,超出一般科幻片的憑空臆想,於是就冒昧一看了。I.Robot (港譯智能叛變)講述20XX年的人類社會裏,機械人成為人類的僕人,但某個程式出現錯誤,以致一部分機械人要製造叛變,企圖征服人類,主宰世界。看完此片後,感覺所謂的“有深度”其實也離不開人類製造的科技也可能為人類帶來災難之類的“警世啟示”。此片其實同The Island如出一撤,感覺上The Island的故事更曲折離奇一點,但結局都是可以預知的。不過片中的機械打鬥場面就可以看得出是不惜功本之作,這一點想怕是中國片N年後也拍不出的。

No comments: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