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還和同學講起我看電影好少會被感動到哭,即使是看如Titanic一般好heavy的tearjerker,我都沒有想哭的衝動,連我都快懷疑自己已經麻木了。然而今天看的The life of others却讓我眼睛濕了。
這部戲的主題與Brazil (1985) 和V for Vendetta (2005) 差不多,都是源自小說《1984》的思想, 講述政府的高壓統治和秘密監察。只是這部戲寫實多了。故事其實是講述特務Wiesler在竊聽藝術家夫婦Lazlo和Christa過程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轉變,從懷疑,到同情,到支持,到最後的拯救,完成了可以媲美Schindler's List般感人的救贖。
我瀏覽了一下網上的review,發現大多數人的觀點似乎太政治化,評論該部戲時總傾向從政治角度出發,例如政府的高壓統治似乎是對目前某國的映射,甚至討論東德時期的生活是否比聯邦德國更ideal等。我個人不喜歡這些評論的角度,反而覺得簡單地看裏面角色的塑造和人性的反映似乎更合理。
影片的最尾部分是最精彩的,當然這其中也符合了我們渴望好人有好報的心態。Wiesler幫助藝術家擺脫嫌疑的行爲被上司知道了,雖然沒有實質的證據指控他,但他原本光明的警察前途就被毀了,從此從事派信的工作,永無翻身之日。看到這裏的確令人很心酸。但被他幫助的藝術家開始奇怪自己爲什麽沒有被逮捕。他終于發現原來自己一直處于嚴密監視之中,是Wiesler暗中幫忙才讓他沒有被抓去。藝術家找到Wiesler的簽名HGW XX/7,也終于見到了Wiesler. 但這部戲高明之處就是沒有庸俗地做出一幕恩人相見熱泪盈眶的場面,反而契合德國人內斂而深沉的性格。藝術家沒有同恩人相認,他寫了一本小說,講述他這幾年寫的宣泄對政府不滿情緒文章而沒有被逮捕的故事,而小說的名字叫做“好人奏鳴曲”,書的第二頁赫然印上““獻給HGW XX/7, 銘記感激”。當Wiesler見到藝術家的小說,翻開書,見到藝術家的感激字句時,他當即買下了書。當店員問他是否需要包裝的時候,他回答: no, it's for me. 由此至終,Wiesler都保持極其冷靜,喜怒不形于色,直至他看到那一行字的時候也如是,然而一句it's for me,已經足以讓人感到他內心的情感,那一定是一種莫大的肯定,感恩,欣慰和希望。
當我看到那一行字的時候,我也已經忍不住眼中的泪水,相信任何一個有正義感有良心的人都希望Wiesler一生走好。這不只是一部政治的諷刺片,更是一部喚醒人性,良知和帶來希望的戲。
這部戲能帶給我的感觸有好多好多,除了最後一幕,還有Wiesler的扮演者Ulrich Mühe的精湛演技,還有藝術家Lazlo的深情和念念不忘的感恩,還有數不清的暗示東德政府的黑暗,官僚,腐敗等令人心寒的細枝末節。誠意推薦,"The life of others" (200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詳細劇情 (**spoiler**)
這部戲的主題與Brazil (1985) 和V for Vendetta (2005) 差不多,都是源自小說《1984》的思想, 講述政府的高壓統治和秘密監察。只是這部戲寫實多了。故事其實是講述特務Wiesler在竊聽藝術家夫婦Lazlo和Christa過程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轉變,從懷疑,到同情,到支持,到最後的拯救,完成了可以媲美Schindler's List般感人的救贖。
我瀏覽了一下網上的review,發現大多數人的觀點似乎太政治化,評論該部戲時總傾向從政治角度出發,例如政府的高壓統治似乎是對目前某國的映射,甚至討論東德時期的生活是否比聯邦德國更ideal等。我個人不喜歡這些評論的角度,反而覺得簡單地看裏面角色的塑造和人性的反映似乎更合理。
影片的最尾部分是最精彩的,當然這其中也符合了我們渴望好人有好報的心態。Wiesler幫助藝術家擺脫嫌疑的行爲被上司知道了,雖然沒有實質的證據指控他,但他原本光明的警察前途就被毀了,從此從事派信的工作,永無翻身之日。看到這裏的確令人很心酸。但被他幫助的藝術家開始奇怪自己爲什麽沒有被逮捕。他終于發現原來自己一直處于嚴密監視之中,是Wiesler暗中幫忙才讓他沒有被抓去。藝術家找到Wiesler的簽名HGW XX/7,也終于見到了Wiesler. 但這部戲高明之處就是沒有庸俗地做出一幕恩人相見熱泪盈眶的場面,反而契合德國人內斂而深沉的性格。藝術家沒有同恩人相認,他寫了一本小說,講述他這幾年寫的宣泄對政府不滿情緒文章而沒有被逮捕的故事,而小說的名字叫做“好人奏鳴曲”,書的第二頁赫然印上““獻給HGW XX/7, 銘記感激”。當Wiesler見到藝術家的小說,翻開書,見到藝術家的感激字句時,他當即買下了書。當店員問他是否需要包裝的時候,他回答: no, it's for me. 由此至終,Wiesler都保持極其冷靜,喜怒不形于色,直至他看到那一行字的時候也如是,然而一句it's for me,已經足以讓人感到他內心的情感,那一定是一種莫大的肯定,感恩,欣慰和希望。
當我看到那一行字的時候,我也已經忍不住眼中的泪水,相信任何一個有正義感有良心的人都希望Wiesler一生走好。這不只是一部政治的諷刺片,更是一部喚醒人性,良知和帶來希望的戲。
這部戲能帶給我的感觸有好多好多,除了最後一幕,還有Wiesler的扮演者Ulrich Mühe的精湛演技,還有藝術家Lazlo的深情和念念不忘的感恩,還有數不清的暗示東德政府的黑暗,官僚,腐敗等令人心寒的細枝末節。誠意推薦,"The life of others" (200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詳細劇情 (**spoil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